傅榆
經歷
傅榆之父為馬來西亞華人,來台求學、定居,即所謂「僑生」;母為印尼華僑則9歲已至台灣定居。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,雖非嚴格定義上的「外省人」,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;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,家人崇拜宋楚瑜,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,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。[3][4]
傅榆以拍攝紀錄片為志業,曾拍攝短片《不曾消失的台灣省》(收錄在國家電影中心所企劃製作的《時光台灣》當中)、參與拍攝太陽花學運紀錄片《太陽,不遠》、記述中國大陸學生參與台灣社會運動的《我在台灣,我正青春》、探索青年價值認同的《藍綠對話實驗室》。
金馬獎事件
2018年11月17日,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,傅榆發表獲獎感言時說:「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,這是我身為臺灣人最大的願望。」此番言論引發大眾支持與爭議[5]。
作品
- 2006年 《蘇格拉底草莓論》
- 2008年 《大家一起照鏡子》
- 2010年 《百萬格子小富翁》
- 2011年 《123。草莓人》
- 2012年 《藍綠對話實驗室》
- 2013年 《我在台灣,我正青春》
- 2014年 《太陽‧不遠》
- 2018年 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 [1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